仫佬族地區(qū)比較有名的名勝古跡是“羅城八景”——丹鳳銜書、龍?zhí)锻碚?、西江印月、北嶺覆鐘、南峰煙雨、黃泥瀑布、中寨鴛鴦、樂登仙跡。這些名勝大多伴隨著膾炙人口的傳說和文人墨客的吟詠。至于何人選定,何時選定,已無從查考。
“丹鳳銜書”緊依城北。有一山酷似振翅欲飛的鳳凰,故名“鳳凰山”。其頜部有一巖洞,活像鳳凰口中銜著一本書。山前有個哆啰嶺,像個鳳凰蛋,山后有個小山,形似展翅學(xué)飛的小鳳凰,故名“小鳳凰山”。傳說鳳凰每天每夜銜著書本,在仫佬山鄉(xiāng)飛翔,把文化傳播給人民。它每年都孵出一只小“丹鳳”,飛出山鄉(xiāng),飛遍天下,因而仫佬族人才輩出。
“黃泥瀑布”在縣城東北。有個小山叫“直滿山”。山腰有個巖洞,洞口有個“黃泥庵”,洞里有口“黃泥泉”,泉水從洞口飛流直下,像張水晶簾子,人稱“黃泥瀑布”。山麓有個仫佬人住的村子,叫“黃泥村”。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泉水?dāng)嗔鳎堂缈萁?。黃泥村有個格佬潘,打著火把到巖洞里去找水,看見泉眼也干涸了,就絕望地坐在巖洞里哭。突然,巖洞亮起來,一個老和尚走了過來。格佬潘苦苦哀求:“神仙啊,給我們擔(dān)水,救救我們吧!”那和尚笑著說:“幾擔(dān)清水也救不了你們呵。往后每夜三更你到這里來,口念‘寶泉寶泉,恩典恩典,流出白米,救災(zāi)救難’,泉眼便會流出白米來。”從那天起,格佬潘每晚三更都悄悄地爬進(jìn)巖洞,口念老和尚教給他的那四句話,果然,白花花的大米就從泉眼里流出來了,救了格佬潘,也救了村里窮苦的鄉(xiāng)親們。不幸,白米泉的秘密被村里一個貪得無厭的財主佬知道了。有一夜,格佬潘到巖洞里求米,沒等大米流完,躲在巖石后面的財主佬和他的狗腿子們沖了出來,把格佬潘活活地丟下山崖摔死了。財主心想,如果把泉眼鑿大,白米一定流出更多。于是,指揮家丁敲呀鑿呀,突然“嘩啦”一聲巨響,一股洶涌的黃泥水從泉眼噴涌出來,頃刻之間就流滿整個巖洞,財主佬和狗腿子們都被淹死在黃泥水中。后來,黃泥水慢慢消退了,財主佬和狗腿子們變成了一個個倒垂和立著的鐘乳石,白米泉也不再流出米和水來了。
“樂登仙跡”在縣城南六公里。有條清水河,叫“樂登河”,河上有座古老的石橋,叫“樂登橋”,橋頭有塊大石板,石板上有個大腳印,人稱是“神仙”的腳印。傳說河西岸村子里的后生達(dá)袞與村里的金花姑娘相愛,正準(zhǔn)備辦喜酒。河?xùn)|岸村子里的財主佬看見金花年輕貌美,垂涎三尺,硬把她搶走,逼迫她做第六房小老婆。金花寧死不依,受盡打罵,被關(guān)押在西耳房里。金花媽哭斷了肝腸,跳樂登河自盡了。達(dá)袞在財主家的老長工幫助下把金花救出來,逃到樂登河邊。金花跪在河邊,哭悼媽媽,求“河神公公”懲罰惡人,為媽媽報仇,保佑她和達(dá)袞幸福。忽然橋下出現(xiàn)個白胡子公公,對金花說:“我在橋頭的石板上留個腳印。待財主佬追來時,你就對他說,如果他站在這個腳印上能轉(zhuǎn)一圈,你就嫁給他,如果轉(zhuǎn)不了,那就是天意不讓你嫁給他。”說完話,一轉(zhuǎn)眼就不見了。不一會,財主佬果然追來了。金花依計而行,財主佬急欲得到金花,就站在橋頭石板的腳印上轉(zhuǎn)起來。剛轉(zhuǎn)到河面那邊,看見河水滾滾,財主心發(fā)慌,眼發(fā)黑,“撲通”一聲掉進(jìn)河里淹死了。金花與達(dá)袞終于結(jié)成佳偶。橋頭石板上那個“仙人”的腳印,至今仍清晰可見。
“北嶺覆鐘”在縣城北四公里,仿佛一個很大很大的銅鐘,緊緊地覆蓋著嶺頂。每天早晨或傍晚,霞光一照,金光閃閃,煞是壯觀。有時,仿佛還能聽到嶺頂傳來“當(dāng)啷當(dāng)啷”的鐘聲,在四周群山間回響。傳說古時候仫佬山鄉(xiāng)來了兩條黃龍,鉆到龍?zhí)秴?、樂登河興風(fēng)作浪,搞得人們不得安寧,叫苦不迭。有個格佬潘發(fā)動鄉(xiāng)里人在龍?zhí)秴雅越▊€多吉寺,在樂登河邊建個開元寺,來鎮(zhèn)住惡龍。寺廟筑好了,就差兩個八百斤重的大鐘無銅鑄造。格佬潘派人四處尋找、募化,在白馬巖找到一個八百斤重的銅鞍,熔鑄成多吉寺那口大鐘。在各村各寨,募集到八百斤銅錢,熔鑄成開元寺那口大鐘。
第二年六月,那兩條黃龍又來興風(fēng)作浪了,一條在龍?zhí)秴淹淘仆蚂F,搞得天昏地暗,大雨傾盆;另一條在樂登河擺尾搖頭,搞得波濤滾滾,水淹田廬。四面八方的鄉(xiāng)親紛紛逃到多吉寺和開元寺,跪在大鐘前,輪流敲鐘求救,敲呀敲呀,鐘聲一陣緊過陣,震得山搖地動,電閃雷鳴。突然間,大鐘真的轉(zhuǎn)動起來了,呼呼地旋起一陣狂風(fēng),飛出寺門,分別飛向龍?zhí)秴押蜆返呛印返呛永锏膼糊垵撊牒拥咨钐?,被開元寺那口鐘蓋死潭口鎮(zhèn)住了。龍?zhí)秴涯菞l惡龍向北逃竄,被多吉寺那口鐘追上,覆罩在北嶺之巔。
“羅城八景”固然美好,而有“小桂林”之稱的羅城西部劍江一帶的秀麗風(fēng)光,更令人留連、神往。懷群、天河一帶,沿河兩岸的石山區(qū),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經(jīng)溶蝕風(fēng)化作用而形成許許多多的溶洞、峰林、槽谷、石芽、天生橋、落水洞等,加上回環(huán)的山溪小河,鑲嵌其間的池塘水庫,景色壯觀的瀑布飛泉,蒼翠欲滴的古榕修竹,構(gòu)成山奇水秀的綺麗風(fēng)光。尤以劍江、泗岸、東安、懷群這四點一線為最佳勝地。
這一帶的大型溶洞多而奇特。罩巖既高且深,長達(dá)約十公里。元洞巖、果敢?guī)r前后貫通,河流貫穿其間。含樂巖、雅樂仙巖,曲徑幽深,留下不少到此游覽的文人吟詠的摩崖石刻。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能容納數(shù)百人以至千人的大型溶洞就有拉七巖、門樓巖等近十個。這些溶洞內(nèi),怪石嶙峋,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真使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參考資料:李干芬、胡希瓊著,《仫佬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