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英(1926年9月30日--2011年1月6日),女,湖北丹江口人,武當武術正宗嫡派傳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武當武術代表性傳承人、武當山嫡傳太乙五行拳正宗傳人,生前任武當山劍英國術館館長、武當山道教武術總教練、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省體育武術科學研究會委員、十堰市武術協(xié)會顧問、十堰市武協(xié)副主席。
1926年出生武當山下的老均州城,1932年隨名師習武,自幼學習小洪拳、大洪拳、燕青拳、十二路彈腿等許多武術套路,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基礎。
1942年,趙劍英奔赴前線。在炮火連天的抗日戰(zhàn)場上,她用愛心搶救傷員、護理病號,用滿腔的熱情唱出抗日救亡歌曲。同時,她還義務為抗戰(zhàn)將士悉心傳授徒手格斗、擒拿、搏擊等自衛(wèi)防御方法。
抗戰(zhàn)勝利后,趙劍英隨丈夫覃輝(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qū)縱隊桂西指揮部十支隊參謀長,)回到廣西,把自己的全部熱情投身于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武術事業(yè)建設中。
1957年6月,趙劍英代表廣西自治區(qū)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武術評獎觀摩大會"。參加這次盛會的有來自27各省市自治區(qū)的 183名男女武術健將,趙劍英以她精湛的武功取得了劍術表演的優(yōu)異成績,并得到了武術界的廣泛好評。
在動蕩的二十年的沉寂后,80年代,趙劍英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競技舞臺,引起了海內(nèi)外武術界的廣泛關注。也遇到了她武術生涯的又一位貴人金子弢,終于在跋涉五十年后邁入武當?shù)钐谩?/p>
1980年趙劍英應邀參加湖北省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作為主力隊員于同年7月代表湖北隊赴山西太原出席全國武術觀摩交流運動會,趙劍英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技壓群雄,榮獲大會優(yōu)秀獎。同時,趙劍英更大的收獲是在太原全國武術交流會上有幸結識眾多武林前輩。更是結識了代表浙江隊參加比賽的金子弢老先生(金子弢,這位傳奇人物正是隱姓埋名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武當山嫡傳太乙五行拳正宗傳人愛新覺羅·普寰),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里,趙劍英每天跟金老先生學拳。有扎實的外家拳功底,再加上與生俱來的武術靈氣,短短一個多禮拜,趙劍英就掌握了太乙五行拳的主要動作。使劍英成為武當山嫡傳武當太乙五行拳正宗傳人。
金老先生很滿意這個學生,不僅把太乙五行拳的有關資料交給了趙劍英,還收下趙劍英作為武當太乙五行拳的正宗傳人。趙劍英也立刻把這一情況向湖北省武術管理部門作了詳細匯報。從此,武當內(nèi)家拳這一在武林中沉默了數(shù)十年的拳宗,又赫然出現(xiàn)在中國武壇上,令世人瞠目。
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武當太乙五行擒撲23式),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為依據(jù),以養(yǎng)氣健身、制敵自衛(wèi)為旨歸,講究尚意不尚力,貴化勁而不硬抗。它像太極一樣圓滑,希望在和別人抗爭的時候首先保護自己而不是打擊別人。太乙五行拳動靜自如,心息相依,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敵于擒撲封閉。
"我雖然生在武當山下,從小就聽人說武當有拳,但卻一直沒有親眼見過。我雖然從小練拳,但是見過的也大都是太極、形意、八卦之類,從不知道真正的武當拳是什么樣子。沒想到這么多年后我終于有機會詮釋武當內(nèi)家武術風格。小時候常聽人說拳打臥牛之地,直到練了這套拳我才徹底了解其中的含義。"趙劍英在提起自己最初習練太乙武當拳的感觸時,依然難以掩飾內(nèi)心的激動。
"外家拳講究手腳并用,對習練者的身體素質(zhì)、爆發(fā)力、彈跳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雖然它姿勢瀟灑好看,但是長期習練起來就會無法避免地給人的身體帶來一些傷病。我身上現(xiàn)在就有不少早年習練外家拳積累下來的老傷。相比之下,武當拳就更適合中老年人練習,可以強身健體。"
從80年代以后,趙劍英把全副精力集中在太乙五行拳和武當內(nèi)家拳的鉆研上,深切感受到了武當武術的深厚內(nèi)涵。趙劍英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了解武當武術,于是開辦武館、廣收門徒,加拿大、德國、匈牙利、波蘭、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國內(nèi)眾多武術愛好者慕名而來,向趙老師拜師學藝,門徒遍布全球。
2007年5月,鑒于其對武當武術的突出貢獻,趙劍英被文化部辦公廳任命為國家級武當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領銜武當武術。
參考資料:360百科、網(wǎng)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