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的調查,中國有多聲部民歌的民族應該有30多個。北方民族少一些,南方民族多一些?!敝袊魳穼W院教授、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長樊祖蔭介紹說。早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在臺灣的少數民族中調查,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中國多聲部民歌的存在。而在當時有關中國音樂為什么落后的大討論中,沒有復音音樂是主要理由之一。上世紀50年代初,文藝工作者首次在貴州黎平、從江發(fā)現(xiàn)了多聲部侗族大歌。樊祖蔭說:“除了民歌,多聲部音樂還在戲曲、曲藝、民間器樂中大量存在,但多數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并不成體系?!?/p>
羌族有多聲部民歌嗎?
羌族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根據研究,所有的藏緬語族諸民族都和氐羌有關。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對多聲部民歌頗感興趣的樊祖蔭曾問過幾位在四川研究羌族音樂的學者,得到的回答是羌族絕對沒有多聲部民歌。樊祖蔭因此放棄了去茂汶,但他總不能釋懷:藏緬語族各民族的族源都與羌族有關,其他很多藏緬語族的民族都有多聲部民歌,作為族源的羌族為什么沒有?難道那些多聲部民歌是各民族自我發(fā)展起來的嗎?
1985年,中國音樂學院組織采風小組到四川阿壩地區(qū),幫助《中國民歌集成·四川卷》記譜。臨走時,樊祖蔭叮囑小組成員打聽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情況。3個月之后,一個廣西壯族的學生將兩首未被收進集成的歌放給樊祖蔭聽。
那是他第一次聽到羌族多聲部民歌,興奮之余,樊祖蔭立刻飛到松潘,找到錄音的原文化館館長,得知音樂來自大耳邊山腹地。那里山很高,新中國成立后幾乎沒人上去過。一行人爬了一天才到山上,四周山上的人得知這一消息,都聚攏來了。“他們整整唱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接著唱?!狈媸a把他此行的成果寫進了1994年出版的《中國多聲部民歌概論》?!?/p>
把握原生態(tài)民歌商業(yè)化的“度”
“中國社會經濟轉型之后,受到商業(yè)化的影響,很多羌族歌手從山上下來了?!狈媸a說。對于在音樂界頗多爭議的“原生態(tài)民歌的非原生狀態(tài)”,他認為,從傳承方式來說,商業(yè)的途徑對傳承還是有積極意義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度”。
新的民族民間音樂傳承方式的改變,使很多人意識到,孤立地強調原生態(tài)對民歌的發(fā)展不利。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也是通過旅游來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吧吓_后,原來為自己歌唱的行為變成了為別人演唱。這種現(xiàn)象不僅出現(xiàn)在羌族,很多民族都有,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為他們要生存?!?nbsp;
但樊祖蔭強調,在旅游中、商業(yè)中,不應為了迎合游客的某種興趣,而改變了民族民間音樂原生的狀態(tài)。一方面要吸引游客看表演,另一方面也要盡可能地保持原生性?!爸荒苁潜M可能,”樊祖蔭說,“這是一個嬗變的過程,而不是突變?,F(xiàn)在傳承人已經慢慢年輕化,老歌手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活態(tài)傳承?!?/p>
就在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樊祖蔭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的預備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而正式的會議定在12月的廣西。
“傳承,一是民間自然傳承,一是學校傳承。我們要兩條腿走路,屆時將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幾十所高等藝術院校的專家共同商討加強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問題。”據悉,教育部將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音樂教育實施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如單列碩士博士名額,適當降低錄取要求,國家財政支持經費等?!斑@一切的前提是學成后一定回到原地,真正為當地民族音樂服務?!狈媸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