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鄉(xiāng)崖畫寨新居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怒山山脈的南段地帶,山巒疊嶂,被稱為阿佤山區(qū)。這里在北回歸線之內(nèi),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遷徙、聚居在這里,繁衍生息。
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鄉(xiāng)甕丁村民居
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的村民都是佤族,村寨建在大山里一個平緩的小山頂上。房屋依山勢地形而建,分布隨意,沒有一致朝向,多年自然生長形成的荊棘叢成為村寨的柵欄。進(jìn)寨的路口有竹木搭建的寨門,寨子附近有茂密的竹林和充足的水源,還有保護(hù)很好的祭祀神林。寨內(nèi)都是佤族的傳統(tǒng)民居——“四壁落地房”,即以3根帶長杈原木作柱梁,用平直的細(xì)木條作椽子,椽子上覆蓋事先編好的茅草排,用藤條綁扎固定。四壁用竹篾編成柵墻,向東面開一道門。房頂至房檐斜度大,房檐離地面不足1米,幾乎看到墻壁,以老虎窗(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采光,并設(shè)小曬臺,當(dāng)?shù)厝诵蜗蟮胤Q之為“雞籠罩房”。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里所鄉(xiāng)阿佤來村民居
房內(nèi)一般隔成里外兩間,里間狹小,光線暗,是主人的臥室,只放雙人床和一小部分生活用品。外間寬大,是生火煮飯、聚會待客和子女就寢的地方?;鹛猎O(shè)在里間屋的門外,放鐵制三腳架,三腳架對應(yīng)的方位有固定的用途,即靠里間房門一方為主人的座位,靠外間房門一方為客人的座位,火塘上方靠墻處為子女的床位。如有成年子女和新婚夫婦,則在外間再隔出小間,里間和外間存放著生產(chǎn)用具和酒具。房內(nèi)幾乎沒有什么家具和裝飾性的陳設(shè),有的甚至沒有桌椅和床鋪,只在火塘周圍鋪著竹席或木板,合衣向火而眠。火塘上面1米多高處懸掛著竹編的約1米見方的架子,上面放著食具、鹽巴、辣椒等,也是烘烤牛肉干的地方。架子上面靠房頂處并排放著幾個粗大的竹筒,里面存放糧食。這幾年的新村民居,在保持傳統(tǒng)民居特征的前提下使用了新型建材,更堅(jiān)固,更舒適。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里所鄉(xiāng)阿佤來村單建的火塘和糧柜間
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佤族民居不像滄源那樣高大,苫草蓋的已經(jīng)很少了。前幾年新建的房子,都是水泥波浪瓦屋面,墻壁也用木板圍護(hù)。有的設(shè)曬臺,廚房單建,也是以火塘做飯,糧食都裝入木柜,放在廚房,平時圍火塘吃飯、烤火、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