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窮苦的老人,他只有一個獨生子和一棵蘋果樹。在樹的頂尖上,每年只能長熟一個紅蘋果。老人每年吃這個大多汁的蘋果,就變得越來越年輕了??墒怯幸荒辏@個蘋果還沒有長熟的時候,就不知道被什么給吃掉了。第二年,老人親自來看守蘋果,但看著看著他就睡著了,于是又被什么吃掉了,第三年,老人叫老伴兒來看守蘋果。老伴兒看啊看啊,看守了很久,一天天傍亮的時候,她也睡著了,蘋果又被什么給吃掉了。第四年,老人叫兒子來看守蘋果。他兒子晝夜連眼睛也不眨地精心看守著。一天,他看見飛來一只美麗的金絲鳥,落在蘋果樹上吃起蘋果來了。這少年拿起弓就射了一箭,把金絲鳥的一只翅膀射了下來。
第二天清早,他拿去給爸爸看了以后,說了聲“我要去找這只金絲鳥”,便跨馬出發(fā)了。一天,這個少年來到岔道口上。他抬頭一看,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寫著“向右者失其馬,向左者亡其身”??赐旰笠幌耄号c其亡身不如失馬,于是揚鞭向右方飛馳而去。
他走了好幾天路,走的肚子也餓了,馬也瘦了。這時,冷不丁地從側(cè)面竄出一只大灰狼,這少年立即下了馬,把馬宰掉送給了狼。狼非常滿意,說道:“你把一半馬肉煮熟,騎上我走吧,告訴我你要去的地方,讓我?guī)闳グ?!你是個年輕的少年啊,你為我把你的馬宰了,我非常滿意?!?/p>
少年說:“我找的是一只金絲鳥?!?/p>
“你閉上眼,騎在我的身上!”狼這樣說道。
少年閉上眼睛騎在了狼的背上。狼翻過了不知多少高山,馳過了不知多少道路。后來只聽見叫了一聲“睜開眼”,當少年把眼睛睜開時,啊呀!來到了一座大的城市里。狼叫少年下來后,告訴他說:“金絲鳥就在那間房子里。你要悄悄地走進去,千萬不要抓它的腿,要去緊緊地抓住它的翅膀?!笨墒巧倌赀M了房子以后,把狼的話忘了,上去就抓鳥的腿。鳥腿上的鈴鐺當啷一響,驚醒了衛(wèi)士們,于是就把少年逮了起來。第二天,少年被帶到汗面前審訊。少年陳述道:“我爸爸只有一棵蘋果樹,樹尖上每年僅能長熟一個蘋果。我爸爸吃了那個蘋果,一年比一年變得年輕??墒墙哪陙?,由于蘋果被金絲鳥偷吃,我爸爸就逐漸衰老了?!?/p>
汗聽了以后說:“看來你是一個很孝敬父親的孩子,我可以把這只金絲鳥給你。但那邊還有個汗,他有一匹金頸金尾馬,你如果把它給我牽來的話,我才能讓你拿走。”少年哭泣著回來告訴了狼。狼又叫少年騎在自己身上,當他們來到另一個地方時,狼叫他睜開眼,又對他說:“過了這四座宮殿以后,還有一座宮殿,在那座宮殿里面,就有金頸馬。你不要去抓它的韁繩,要抓住它的脖子把它牽出來?!?/p>
少年進去以后,沒按狼囑咐過他的那樣去做,他沒去抓馬的脖子,而去抓馬的韁繩。他正要抓時,不知哪兒的鈴鐺響了,突然少年被逮捕了起來。衛(wèi)士們把他帶到了汗那里。
少年說明了他的來意,汗聽了以后便說:“那么就這樣辦吧,那邊的汗有一個漂亮的姑娘,如果把她弄來了,我就把我的馬給你?!鄙倌臧堰@件事告訴了狼。狼又讓他騎在背上,走了很遠一段路程,當他一睜眼時,原來天已經(jīng)快亮了。
狼說了聲:“現(xiàn)在我該走啦?!鞭D(zhuǎn)身就走了。清晨,汗的姑娘讓四十個侍女領(lǐng)先,又讓四十個侍女隨后,她領(lǐng)著她們正要外出游逛去。狼藏在樹林后邊,上去一把把汗的姑娘拉住,很快地把她帶到了少年這里,讓讓他們倆一前一后地騎在自己背上,馱著他們飛馳而來。在路上,姑娘和這個少年彼此相愛了。少年向狼央求道:“現(xiàn)在我同這個姑娘已經(jīng)成了永遠也不能分離的一對了??墒?,怎么樣才能不分離呢?請你給我們想個辦法好吧?”
狼說:“可以?!焙髞?,他們回到了來時經(jīng)過的那座城里。狼搖身一變,變成了比那個姑娘還漂亮的一個美女。少年把美女領(lǐng)到汗跟前,汗說了聲謝謝,就把少年要的那匹馬給了他。少年和姑娘騎上馬就走了。
汗想坐得靠近那個美女一點兒,可是,他剛往前一湊,美女一下子變成了狼,上去把汗抓了個頭破血流,然后很快地跑掉了。狼又從后面趕上了少年和那位姑娘。少年又對狼說:“我也不想跟這匹馬分開了,能不能想個辦法呢?”狼說:“可以。”在回到第一個汗的附近時,狼又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匹駿馬。少年牽著駿馬送到汗那里。汗回謝以后,就給了他那只金絲鳥。少年帶著金絲鳥和姑娘一起騎上馬又走了。
汗在當天就召集了獵手們,騎上那匹新馬帶著他們上山打獵去了。在別的馬都累了時,他們把馬韁繩絆在馬腿上,撒開讓它們吃草去了。后來他們回到他們的馬前一看,只剩下些馬骨頭了。原來他們絆上腿撒開的那些馬,全被剛才變成馬的那只狼吃掉了。汗和他的隨員們不得不步行回城里去。
狼趕上了帶著金絲鳥同情人一起騎著金頸馬的少年,特意向他告了別,少年就帶著他的情人,架著金絲鳥,騎著金頸馬回家去了。從此以后,他們都過期了幸福愉快的生活。
(本文原作者為葛世欽,編輯時略有改動)
參考資料: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民間故事選(下冊)》,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