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明·吾斯曼老人用古老的紡線車織出切克曼布。
“切克曼”是維吾爾語,意思是“駝絨(毛)、羊毛紡織的布?!边@種布為天然的駝色,是新疆少數(shù)民族最早使用牲畜毛紡織的布。
據(jù)專家考證,在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新疆羅布泊扎乎羅克墓葬和新疆哈密五堡鄉(xiāng)古墓葬出土的服飾中,就有切克曼布制作的服飾。從五堡出土的毛布長袍極有特色,無領(lǐng)、窄袖、底邊,袖口鑲毛帶,腰系寬帶,這種別出心裁的審美讓考古學家驚嘆不已。
不怕蟲蛀潮浸的切克曼布
當看到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申報的切克曼技藝時,我很是驚訝,想不到這里還保存著這樣一種古老的技藝。好奇心促使我到葉城以觀其詳。通過當?shù)匚捏w局的介紹和安排,切克曼制作技藝傳承人——烏夏克巴什鎮(zhèn)尤吾斯村村民買買提明·吾斯曼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我的朋友阿不力克木自小生活在葉城,知道一些切克曼布的基本情況,此刻,他得意地給我當免費導游:“切克曼分為兩種:一種是駝毛切克曼布,呈駝色;另一種是羊毛切克曼布,呈黑白色。一般用駝絨織布的較多?!?/p>
對于急于目睹制作技藝的我來說,更想看到買買提明·吾斯曼老人的手藝。老人笑瞇瞇地接過阿不力克木的話茬:“駝絨織出的切克曼布,毛線粗,但是很柔軟,布也厚,保暖也好。我們這里的人都很喜歡?!闭f著,老人示意我看看布的顏色:“你看,這是駝色,特別耐臟,也特別暖和,不怕受潮和蟲蛀?!?/p>
古老織機織出切克曼經(jīng)緯
制作切克曼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人說:“每年5月上旬,就開始要收駝毛了。收駝毛是有順序的,先是脖子,再是腿,然后是身子。到牧區(qū)收了駝毛回來,先分色、分類,再清洗、去雜,然后攤開曬干。等毛干透后,把駝絨和駝毛分離開,用駝絨紡線。”說完,他把自制的木頭紡線車擺好。
紡線車高約80厘米,寬約60厘米,長約22厘米。紡線車也和切克曼一樣古老,完全靠手工搖,沒有絲毫機械動力。老人紡線時,右手搖動紡線機,左手慢慢放絨,把比普通棉紗線粗兩三倍的絨線纏繞在錠上。這個工序叫做加捻和卷繞。隨著紗條抽長拉細,纖維變得更加平直,紗條強力下降,容易斷裂或延伸,因此需要加上適當捻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強力。這個過程結(jié)束后,老人起身說:“經(jīng)過加捻和卷繞之后,要用水沖洗,晾干后就可使用了?!?/p>
老人休息了一會兒,再次回到紡織機上。我近距離觀察紡線車的使用方法,雙手來回傳遞梭子織出經(jīng)線,雙腳控制3個提綜開口裝置上下運動。經(jīng)過來回反復地動作,駝絨布一寸一寸地織出來了。
開始走進內(nèi)地市場
當?shù)谝黄锌寺伎棾鰜淼臅r候,我急忙抓在手里端詳,布紋較粗,但手感很好,渾身剎那間布滿了柔和與溫暖。這正是我喜歡的一種感覺,充滿了醇厚濃烈的大地鄉(xiāng)土氣息。
“這樣織出的切克曼布,不用再進行任何加工,也不染色,即可裁剪做衣。一般做一套男式長袷袢(無領(lǐng)長大衣)須用13米長的布料,多為中老年人所用,婦女幾乎不用。羊毛織的切克曼布,主要用來做男人的腰巾,工藝相同,區(qū)別只是原料?!卑⒉涣四驹俅螌χ覕[出了導游的架勢。
在生產(chǎn)性保護中,像切克曼這樣的傳統(tǒng)工藝在保持本色的狀態(tài)下,理當成為當?shù)氐摹盎顟B(tài)”名片并產(chǎn)生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據(jù)了解,切克曼布即使在氣候潮濕的內(nèi)地也很有市場。厚一些的駝絨被一床僅1.6公斤,薄駝絨被每床僅1公斤左右,蓋在身上柔軟蓬松。
作為古老的手藝,切克曼布制作工藝既是對人類早期紡織技藝的記錄,也是研究少數(shù)民族紡織歷史的活化石。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切克曼布如同一種深刻的懷舊,讓我們體會到一種久遠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