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在清代烏拉特蒙古族婦女頭飾中, 包含蒙古的崇尚喜好, 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審美價(jià)值取向。如頭飾的制作原料和顏色, 主要由石青布緞(黑)、珊瑚(紅)、銀(白)、金(黃)色組成。
清代烏拉特蒙古族婦女頭飾, 具有著豐富的民俗思想和宗教思想。如頭飾中鑲嵌的珊瑚, 有的雕成日形, 有的雕成月形, 亦有山形、火形等等, 這與蒙古族自古以來的薩滿教崇拜有關(guān)。又如銀托座做成蓮花形、金鋼杵形或法輪形, 這又受喇嘛教的深刻影響。再如飾物做成魚形、蝙蝠形、壽字、喜字等等,則是中原漢族常用的吉祥圖案, 是漢文化滲入的反映。復(fù)如飾物上的珠子多為奇數(shù), 有三、九或是三、九的倍數(shù)等, 這是蒙古族長期形成的民族吉數(shù), 以九為大。整個(gè)頭飾就是一部民族思想觀念的綜匯大成。
烏拉特蒙古族婦女頭飾主要包含三個(gè)部分:
頭箍飾:是整個(gè)頭箍是頭飾的中心骨架,也是頭飾的中心飾件,飾于頭圍,呈圓扁形環(huán)狀飾帶, 多以青色綢緞布打成袼褙后剪制成底襯, 與頭圍周長相吻合。在其表面以綢面貼飾,再依個(gè)人愛好在頭箍外緣表面上, 釘綴銀托。銀托可分三種:其一為圓形鏨花掐絲云紋銀托,其銀鏨花中間為圓形環(huán)飾, 間鑲嵌呈半圓體形紅色珊瑚珠,由白色銀鏨托飾托起, 釘綴在青色綢箍之上, 青、白、紅相映, 艷麗無比;其二在銀鏨托花飾正中,有一個(gè)較大的銀鏨托花正好飾在額前雙眉之上,呈桃形銀鏨托花,上鑲嵌半圓體形珊瑚珠,并在珊瑚珠周圍鑲嵌葉片形綠松石珠,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一串水晶般紅綠葡萄在額前閃耀, 十分華麗;其三在前額頭箍處, 于半圓形浮雕式的銀鏨花托間隔金剛杵形銀托座, 在托坐之上鑲嵌長圓柱形的珊瑚珠, 美觀莊嚴(yán), 具有宗教含義。
額頂飾:飾在頭箍之上, 形狀近似橢圓形,前部有四塊方形銀片,上掐絲嵌綠松石和珊瑚,其中最前部掐絲鑲紅珊瑚、綠松石拼成的蝴蝶型圖案, 銀掐絲工藝為托座。從整體來看銀絲捧紅花綠葉, 十分美麗。額頂飾兩端縫于青緞?lì)^箍上, 居于整個(gè)頭飾的中心位置。
髻側(cè)流蘇飾:系于鬢角兩側(cè),其上部銀飾造型從整體上看似飛翔狀蝴蝶,鑲嵌精美紅珊瑚珠、綠松石,造型熱情似火。蝴蝶銀飾之下垂系五條流蘇, 由紅珊瑚珠、綠松石珠及銀珠串間隔穿成五段,下墜蝴蝶型銀飾帽, 內(nèi)銜桃形瑪瑙墜,流蘇在鬢角兩側(cè)隨頭的轉(zhuǎn)動而飄擺, 響聲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