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中,收藏著美國傳教士畢敬士的3大本影集。
畢敬士是美國圣公會傳教士,于1927年偕妻子來中國傳教,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在華期間,畢敬士與另一位美國傳教士卡特·霍頓私交甚篤。在畢敬士的影集中,還收錄著霍頓拍攝的有關撒拉族的照片。其中,關于撒拉族新娘的照片從側面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相交融和影響。像撒拉族這樣從中亞遷徙到中國的少數民族,如何與周圍各兄弟民族特別是漢族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交流,并在生活習慣上互相影響和滲透,從照片中可窺見一斑。
影像一:赴嫁的新娘
照片中的人物,是青海循化街子工附近一位即將出嫁的新娘。照片拍攝時間是1932年2月,地點是霍頓居住的院落。
新娘蒙著蓋頭,站在正房和廂房交界的角落。她穿著顏色鮮艷的大襟綢長袍,下身穿長褲,腳踩繡花鞋。這種繡花鞋比較特殊:鞋面、鞋幫都繡有花卉圖案,鞋尖翹起,成一鉤形,并綴以絲穗。有人認為,這樣的繡花鞋明顯地保留了中亞年輕女子的布履風格,也有人認為它是漢族姑娘穿的“鉤鉤鞋”,不是撒拉族繡花鞋所固有的式樣。筆者認為,后一種觀點更站得住腳。
根據霍頓口述、畢敬士記錄的照片說明,這位新娘在離開娘家前要到她的各位親戚及朋友家告別,同時收受一定數額的現金或禮物。在這樣的場合里,新娘都要蒙著蓋頭,一直到她到達新郎家,經過一定的儀式后才由新娘舅舅的兒子用筷子揭去,這叫“揭臉罩禮”。這張照片是新娘走上霍頓家正房前的臺階,站在屋檐下向霍頓夫婦行問安的鞠躬禮之后照的。當然,按照慣例,霍頓夫婦在新娘鞠完躬后要給她“喜錢”。可見,霍頓一家與撒拉族村民關系非常好,以至于當地的撒拉人將他們看作是“自己人”,連新娘出嫁前也來向他們告別。
從照片中還可以看到,70多年前的撒拉人已經受了不少漢文化的影響?;纛D居住的房子應該是從撒拉族村民那里租的,因此可以反映出當時撒拉族民居的情況。照片里的窗欞、門框等木建筑的構造、圖案與漢族民居建筑風格很接近。此外,在門和墻上還貼著“?!焙汀皦邸边@樣的字幅。筆者在各地穆斯林居住區(qū)調查時,也見過保存下來的“?!?、“壽”、“祿”、“虎”等書法卷軸,但這些字都是用阿拉伯經文填充的,反映了中阿文化合璧的光彩。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