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散居于哀牢山上段的彌渡牛街彝族鄉(xiāng)彝族分“迷撒支”和“羅羅潑支”兩個支系,均為來自巍山、南澗的南詔后裔?!懊匀鲋А敝饕植加谀菊?、榮華兩個村委會,而“羅羅潑支”各村委會均有零星分布。彝族服飾,如果按地域來劃分,可以分為涼山、烏蒙、紅河三大類,牛街彝族服飾屬于“烏蒙”類。
牛街境內(nèi)這兩個彝族支系的服飾,除頭飾和領(lǐng)合差別較大之外,其它部分由衣服、圍腰、花鞋等組成。襯衣以白色為主,領(lǐng)褂以黑色為主,對襟鑲邊。圍腰以黑色面料為主,上繡牡丹等大花,兩邊各一花瓶,分長、短兩種。長圍腰訂有兩根掛帶,掛帶有銀質(zhì)掛帶盤,掛帶盤各訂三絲。褲子顏色以深黑色為主。鞋子多為布鞋,鞋底以裱布包白布,以底線密縫,分為三層,中間有毛邊,鞋面黑色繡花,所繡花為喜字、假喜字、撲魚、提籃等花樣。
迷撒支
牛街“迷撒支”男女服飾的特點:男子頭戴白頭巾,上衣多套穿羊皮領(lǐng)褂,也有穿青布領(lǐng)褂的,褲子多穿大褲腳的擺襠褲,老年人只穿滿襟長衫子(已少見),頭戴綢緞帽或扎青布包頭。
“迷撒支”婦女的衣褲,多以青、藍(lán)布料制作。上衣為前襟略短,后襟稍長的大襟右扣式。衽邊、衣腳、袖口多鑲以單行或雙行的帶花紋的細(xì)辮條,在胸部的衽邊常鑲有比較自然大方的素色星云圖。上衣之上,套加簡潔明快的青色無袖小褂。褲子大多為不分前后的大襠寬筒式,腳穿滿幫繡花的自制布鞋。在“凸”字形的滿胸圍腰上繡有精美的疊層花,并以銀質(zhì)梅花鏈分別從頸部的兩側(cè)垂于胸前,最后與圍腰頭扣相掛,迷撒支婦女服飾彰顯簡約之美。
羅羅潑支
“羅羅潑支”男女服飾的特點:“羅羅潑”男子服飾與“迷撒潑”相差無幾,一般不戴白頭巾。但是婦女的服飾相差卻很大,明顯保留著古樸高雅的南詔遺風(fēng)。頭飾由桂花、包頭、飄帶、大墜子、蜜蜂墜、芝麻鈴組成。桂花墊子在裱布上蒙黑色面料,中間訂有銀飾。包頭以黑色為主,長約2米,后鏈系于包頭,鏈子為銀制。飄帶長約4尺,黑色留花邊,兩頭訂英蘇。包頭還系有大墜子、蜜蜂墜各一對,芝麻鈴20個。領(lǐng)合由裱布黑色面料上訂芝麻玲20個圍在脖子上。圍腰的前胸部,由領(lǐng)口至腹部,左右各垂掛一條綴有串珠、針筒、響篾(口弦)一類飾品和生活用品的銀質(zhì)項鏈。人一走動,全身的小蘇鈴就響,聲音悅耳動聽,形象美觀大方。額頭前還圍有一塊翠綠色的“桂花綁”,綁上釘有銀質(zhì)小泡泡200多顆,羅羅潑支婦女的服飾彰顯華麗之美。
而現(xiàn)存的娃娃服飾有聰明鞋、虎頭帽。其中,以聰明鞋較為常見。孩子滿周歲時,母親總會給孩子準(zhǔn)備一雙繡有蔥苗和花朵的“聰明鞋”。據(jù)傳,穿過聰明鞋的孩子會更加聰明伶俐,并像蔥苗一樣快快長大。在娃娃服飾中,配飾有項圈、百家鎖、手鑼、腳鏈、扣飾、帽飾等,多系銀器所制。帽飾也有用玉器者,其形狀多為玉羅漢、玉觀音等小件。
繡花鞋
繡花鞋分大口鞋、小口鞋兩種。大口鞋大方素雅,小口鞋古樸艷麗?;佑小胺遐s梅”、“喜鵲登枝”、“獅子滾雪球“、“鳳穿牡丹”和彝族人民結(jié)婚時候,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所需必須穿的“毛邊底”等。這些花樣圖案具有不為時代變幻所動的恒久性質(zhì),蘊藏著濃厚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它給予人們的絕不僅僅是絢麗悅目的美感,還是彝民們征服自然,繁衍生息,爭取愛情和歡樂的記錄。
牛街彝族服飾色彩絢麗、銀飾繁多,樣式古老而華貴;素雅莊重,樣式簡潔而不失雍容。仿佛一道道流動在大彝山間的絢麗風(fēng)景線,傳承著彝族人民千百年來的民族文化。
資料來源:彌渡縣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