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一種流行于苗族地區(qū)的敲打樂器,專用于逢年過節(jié)敲捶,以增添節(jié)日的隆重歡樂氣氛,具有上千年的歷史。
銅鼓用黃銅鑄成,一般鼓面直徑約四十多公分,身高三十多公分。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耳環(huán)。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細別致的花紋,鼓面花紋是光芒四射的太陽圖案,往外以此是三圈形態(tài)各異的龍、鳥、獸圖案。神秘而莊重,古樸而清新。
銅鼓敲捶時,用繩子和木勾將銅鼓懸掛起來,一人用木槌敲擊鼓面,一人手執(zhí)木桶對準鼓底,一敲一堵,以增加共鳴,發(fā)出“多嗚,多嗚——”的響聲。聲音渾厚深沉,震耳欲聾,傳至好幾里遠,響徹山村苗寨。
很古以前,苗族民間只有木鼓,也叫皮鼓。至于銅鼓,只是仙姑老奶務侯才有。據(jù)說,務侯因參加開天辟地立了功,天帝饋贈給她,叫她帶到人間與苗民共樂。誰知務侯下到人間后,卻霸為己有。
每當逢年過節(jié)和喜慶日子,苗家人圍著木鼓歡跳鼓舞時,都自然地想到務侯那銅鼓,要是得來敲打,該多快樂??!有一年在過苗年的時候,龍頭苗寨有一對恩愛戀人準備在結婚時好好地熱鬧一場,想去跟務侯借來銅鼓敲一敲,以增添婚禮的隆重氣氛!不料,派去的人被務侯放出狼狗擋了回來,大家十分掃興。這時,一位機智勇敢,力大無窮,名叫波松的后生站了出來,他說:“親友們!這樣重大的喜事,不能沒有銅鼓?。∥以敢庠僮咭惶?,去找苗王幫我想辦法!”大家都贊同。波松出去見到苗王說明來意后,苗王二話不說,立即給了波松一塊粑、一塊凌、一杯水和一塊石,并精心教他怎樣使用。波松急速回家把糍粑用火烤得滾燙滾燙的,用布包好,馬上去找務侯借銅鼓。他一到務侯家門,一只高大兇猛的狼狗便汪汪大叫,向波松猛撲過來。波松不慌不忙丟出滾燙的糍粑,狼狗一見就吃,被黏住喉嚨吞吐不成,滾燙得叫不成聲,翻滾倒地。波松三步并作兩步跨進務侯堂屋,背起銅鼓就往外跑。務侯見銅鼓被搶走,立即帶著狼狗尾隨追趕。
一路上,波松巧妙地使用苗王教的法寶。務侯快追上來時,波松回頭撒出一塊凌,路面頓時冰凌一片,又光又滑,務侯被摔倒了,距離逐步被拉開了;待務侯再追近些,波松回頭撒出一杯水,頓時后面出現(xiàn)一條大河,波浪滾滾,把務侯擋住了;務侯繞道過河拼命地追趕將近時,波松拿出一塊石,回頭一丟,眼前出現(xiàn)一堵高高的懸崖絕壁,擋住了務侯的去路。這樣,務侯也就無法從波松手里奪回銅鼓,只好垂頭喪氣返回家了。
波松高高興興地把銅鼓背到了龍頭寨,人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十里八鄉(xiāng)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來慶賀,大家圍著銅鼓盡情地跳呀、唱呀、一直跳了三天三夜方散。從此,苗家才有獨具特色的銅鼓,逢年過節(jié)那悠揚悅耳的銅鼓聲響徹高山苗嶺。
資料來源: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